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我有多么讨厌接到房屋中介的电话,就有多么讨厌看到朋友圈里的小广告。我有多么讨厌这些小广告的发布者,就有多么讨厌我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我们总是抱怨人心不古、世风浮躁,而又不得不承认我们自己也是这暗潮涌动、惶惴不安的海浪中的那一朵推波助澜的小浪花。人在江湖飘,谁人不伧俗?

        我是一名做书的,我的朋友圈里充斥着大量的新书推荐信息。我们习惯美其名曰宣传,怕“广告”这个词过于鄙俚,玷污了书的神圣感。毕竟我们与卖水果,卖茶酒的还是有区别的吧?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粉丝5万左右,在出版社里已能排在前十。每次公号文章一发,先在单位群里发一遍,底下马上飞进一串儿的大拇哥的手动点赞,然后虾兵蟹将像领鞭炮似的去自己的朋友圈里炸一遍,有的抓破头皮想出几句推荐的话,有的口吐白沫也挤不出一个字儿,因为虽说是一个单位的,可别个部门的书真没听说过啊!但不管了,就这么齐刷刷地转吧。很快,这本陌生图书的策划编辑会在每一个转发后点赞,多谢客官,不计自己朋友圈的广告费,就这么帮转了!

        我们公号的阅读量平均在几百到一千,其中自己人风风火火的阅读、转载能过半数,实际有效的宣传微乎其微。除了线上宣传,我们的线下活动也有,但考虑到成本和精力,毕竟是少数。

        难道我们不知道自己乐此不疲的转发不过是陆上推舟,徒劳无益吗?而且这看起来多么好笑,多么愚蠢,多么令人反感。但不要小瞧我们虾兵蟹将的智慧了,这真的是转给朋友、读者看的吗?这是转给我们朋友圈里的领导看的,其中蕴藏着的生存哲学真配得上“大智若愚”这个词儿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出版这个行业,产品更新快,尤其是市场书。有人说一本市场书三个月没起来,就起不来了。所以面市那会儿,更是要狠命加柴,使劲儿扇风,让这本书尽快沸腾起来,谁还顾得上安之若素?

        但作为一个读者来说,这种晾三个月就会馊掉的书也大可不必介意。内容无非一些媚俗的励志故事、心灵鸡汤,价值不大。好书还是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的,但可惜的是好书不过沙漠里星星点点的钻石,很难拿到。有的书不咋样,但作者足够牛,自己嗷呜一嗓子,也一呼百应,各大网店主动送上首页推荐,顶上几十家出版社陆战队。可怕的是那种不上不下的半吊子,实力不够,吆喝来凑,可怜的是喊破嗓子也跳不出自娱自乐的这个怪圈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些文艺青年会很向往图书编辑这个行业,起因是喜爱阅读,想要和书本在一起。爱读书是好事儿,说明你好清静,但是出版这个行业一点都不清静,它被喻为夕阳产业,虽然现在几乎每个行业都成了夕阳产业。但身处其中,仍免不了人人自危。新媒体的冲刷,尤其是微信公众号的泛滥让大众轻阅读、轻写作的风潮愈演愈烈,而传统出版至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扭转这股风潮,反而更多的狗急跳墙以卖书号为主业,改挣下游文化公司的钱。近几年市场上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图书大部分来自民营公司之手,而出版社更多的堕落为给点钱就能做,或者等待政府投喂的服务产业。文化公司的监管缺失,出版社的昏聩堕落,那么多文化毒瘤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。而那些还抱有出版理想的“遗老遗少”在不绝于耳的书店倒闭、报刊停刊声中,夜夜失眠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这些既无出版理想,也轮不上赚文化公司书号费的,只把做书当差事的虾兵蟹将安分地履行工作上的所有要求。出版行业已然如此,换家出版社也好不到哪里去,换行业我们似乎也没这个能耐。不要谈工作的尊严,朋友圈的体面,转发那些宣传软文,万一某本真被炒热了也有我一星半点儿的功劳;如果没有,就当是水塘里投下的石子儿,三分五秒的,涟漪总会散掉,领导高兴就好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珍

王珍

13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图书编辑,文学爱好者,微信公号:617工作室。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16年 13篇